木兰柴
王维〔唐代〕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写傍晚时分天色无光而明的短暂时刻的自然景物,通过夕照中的飞鸟、山岚和彩翠的明灭闪烁、瞬息变幻的奇妙景色的表现,来表达出事物都是刹那生灭、无常无我、虚幻不实的深深禅意。全诗活画出一幅秋山暮蔼鸟归图,亮丽的色彩,幽美的境界,构成一幅秋天傍晚大山之中的富有生机而绝美的图画,相当有意境。
名家点评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犹是《鹿柴》之馀。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此首殊胜诸咏,物论恐不然。
清代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是咏木兰柴一时景色逼人,造化尽在笔端矣。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令人心目俱远。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山收敛了落日的余晖,倦飞的鸟儿鼓动着翠羽,鸣叫着互相追逐遁入山林。
此时鲜艳翠绿的山色分外明显,傍晚山林的雾气丝丝缕缕飘忽不定。
词句注释木兰柴:即别墅中的花园。木兰,落叶乔木,叶互生,倒卵形或卵形,开内白外紫大花。
敛余照:收敛了落日的余晖。
彩翠:鲜艳翠绿的山色。
夕岚:暮霭,傍晚山林中的雾气。无处所:飘忽不定。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文杏馆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共二十首,《木兰柴》是其中的第六首。
赏析木兰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香木。《楚辞·离骚》:“朝搴附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王维将自己的花园命名为“木兰柴”,正是因为“木兰”这一物象背后有着高雅的文化意蕴。此诗的描写角度与《鹿柴》有相近之处,都是着力描写核心地点周围的环境,鹿柴幽静,可以休憩凡心,而木兰柴绚烂多姿,令人欢欣愉悦。木兰柴的天空有多晴朗呢?山中常见的傍晚雾气都难以寻觅(“夕岚无处所”)。晴日秋山的傍晚,山峰半明半暗。读者的视线,首先就被光照之处所吸引:“秋山敛馀照”,因为有黄昏那种阴暗的衬托,被照亮的山峰往往显得格外夺目。夕阳逐渐西沉,被照耀的山峦也在变动,秋山斑斓的颜色,有时处在阴暗中不被发现,但一旦被阳光照耀,就无比璀璨夺目。王维此诗对于景物的描写点到为止,所写景象之绚烂,需要读者结合自身经历展开联想。清人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说,他到了秦地,蜀地,才知道王维这首诗“二十字真为终南写照也”。此诗写景,贴合物象,句句机巧。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才子曰:王维《木兰柴》秋山敛馀照 飞鸟逐前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