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小说作坊
      寒窗十二载----恩师回眸
      发布日期:2020-05-14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布鲁纳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列夫•托尔斯泰

         幼儿篇
        幼儿生活 ,星光灿烂,
        美好时光 ,一片短暂。

          1994年盛夏,一无所知、满脸幼稚的我进入了一所极为普通的私人幼儿园,名曰“朝阳”。至今我还不知道朝阳的“朝”是读“Zhao”还是“Chao”,前者吧,可以将幼儿园的小孩比喻成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灿烂耀目;后者吧,可以理解成幼儿园的小孩子面朝着太阳,向往着光明,迎接着温暖。所以当有人问我幼儿园是在哪里上时,我或者说朝(Zhao)阳,或者说朝(Chao)阳,或者干脆直接说不知道,几种答案不一而足、莫衷一是。

          朝阳幼儿园的房屋不大,院子蛮大的。院子里展放着各种各样供应小孩子玩耍的器具,有滑梯、蹦床、翘翘板、秋千……幼儿园里的老师也是寥寥可数,只有四五位。在我的印象中最深的只有两位。一位是刘媛刘老师,小姑娘,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蓄着短发,圆脸,爱穿一件浅蓝色带花样的裙子。刘老师为人和蔼可亲、温柔和顺从不打骂孩子,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她,把她当妈妈看待。记得有一天,雪下的特别大,积雪数尺,我以顽强的毅力举着艰难的脚步独自一人走到幼儿园。到了那里大失所望,因为来的孩子也寥寥无几。尽管到来的只有几位同学,刘老师也没让我们闲着。她兴高采烈地讲故事给我们听,她讲得是那么娓娓动听、栩栩如生。我敢说她是我见过的讲故事的人中讲地最精彩的。只可惜她只教了我们一年半就意外地嫁到北京去了。——我至今怀念她。

          另一位就是陆清陆老师了。陆老师大概四五十岁,个子不高,皮肤略黑,嘴角有一颗黑痣。陆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幼儿园的园长。我说过朝阳幼儿园是私人幼儿园,其实就是她开的。陆老师这个人办事很有计划也很有原则。她威而不怒、严而不厉,倍受孩子们的爱戴。陆老师有一套很独特的培养孩子的办法。我记得那时候她让我们每天中午一到那里就要写两页毛笔字。对,我们上幼儿园就写毛笔字了,我清楚地记得她让我们写得是“永”字。我不明白她为什么总让我们写“永”字,后来才明白“永”字的每一笔每一画各不相同,这对写其它字都是有很大裨益的。当时我写得很认真,笔笔遒劲,尽管写得未必好看。不仅如此,她还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她经常拿出许多干面出来,和上水,让我们捏动物玩。我记得我最拿手的就是捏蛇,先用两手搓成一个横条子,再用一些干面揉成一小团,粘在两头中的任意一头,这样一条小蛇就成功了。当然,其他同学捏的就更好看了,各种动物形态迥异、姿态万千,让我羡慕死了。我觉得陆老师是我见过的幼儿园老师中最会教育、培养孩子的了。

          幼儿园生活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生活。现在已步入少年的我是多么的怀念那段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毫无负担的美好时光啊!只可惜这段美好的时光一去再也不复返了!

         小学篇
        小学生活 ,快乐朦胧,
             手枪画片 ,其乐无穷。
          
          小学我是在离家不远的河下小学上的。河下小学的面积很大,房屋都是一层瓦房,没有楼房。学校门口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粗壮挺拔,是这个学校历史悠久的重要见证。

          教我小学一至二年级语文的是刘阿涕刘老师,教我数学的是宋云芳宋老师。刘老师这个人我认为很有意思,她大概四十几岁,略胖,好生气,没办法,更年期的女人通常都是脾气比较坏的。当时她教我们汉语拼音和生字词。记得有一次教我们“钘”字,然后又将形近字“刑”写出来,指出两字的差别,最后再让我们将两字每字抄写50遍。当时我认为一个字只要会写就行了,用不着写那么多遍,没办法,师命难违。于是乱写一通,写着写着两字就成了一个字——“铏”。她改作业时发现了,顿时火冒三丈,狠狠地在我的头上留下了两个难忘的大瘤,然后指着“铏”字对我说:“你可真会创字,世间哪有这个字,真是老教条,花岗岩头脑!“当时我们年纪较小,不知教条、花岗岩为何物,被骂得莫名其妙、糊里糊涂。但想不到的是,七、八年后我在一本小说里无意间发现了“铏”字,想起小时候的教训,一阵惆怅。再翻翻《现代汉语词典》一看,妈的,还真有“铏”这个字。想必刘老师教了学生一辈子汉字,却不知道汉字中有这么一个字,真是可悲。后来想想觉得也不能怪她,她教的字永远是那些字,固定不变,中国小学语文课本能十几年都是一个样,刘老师就无法涉及课本以外的字了,所以这是很正常的。还有一次,我花了一个中午几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十几页老师布置的单词填空,每个字我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完成,满以为大“优”在望,不料作业本发下时只是一个普遍无奇的“良”。刘老师彻底地伤透了我的心,也大大地打消了我的学习积极性。从此我写字不再认真,潦潦草草地完成,只求速率,不求效率。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改作业,刘老师和隔壁班的老师边聊天边改作业,我们排队将作业本拿到老师面前改。我写的很胡,一阵担忧,深怕刘老师批评。再瞥一下前面同学蒋成龙写的字,龙飞风舞,狂绕无律,往往两个字能拼成一个字,直令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狂草家眼红不已。等他改完回来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他的作业本,大大方方的一个钩,量足肥美,底下是偌大的一个“优”。再等到改我作业本时,我发现她连看都不看,只顾与隔壁班老师聊天,信手画了个优。哎!这个刘老师,我认真写的时候只画了个良,乱写一通时却画了个优。恐怕画优画良是凭她心情的好坏来决定的,可真是不负责任啊!
        
          教我们数学的宋老师个子不高,是我们的班主任,约三十岁光景,好笑,笑起来一排白牙闪闪发光。有一次她布置我们作业,有一题答案是“十四元”, 我们都写十四元,可宋老师非要和我们咬文嚼字,说差个“钱”字,其实两者之间没什么区别,她偏说我们错,我们都在底下大骂她太吹毛求疵了。也就是在二年级,她让我做了体育班委,没想到这一做就做了七年。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初中二年级,一路做体育班委,连续七年做体育班委,恐怕整个市里也就我一个吧!

          三年级教我语文的是谢伏龙谢老师。谢老师是我们学校政教处主任,所以我们都叫他谢主任。谢主任四十几岁,爱抽烟,经常喝的醉醺醺的,所教的内容也都是从教案上摘寻下来的,平淡无奇。他最爱评改学生的作文,每次上作文课,我总是第一个将作文给写好了,然后交给他评改。他总是抽着烟,然后指点我哪里句子不通顺,哪里用词不当。在指点我的时候,他将嘴里的烟拿下,然后狠狠地将嘴里的烟气给吐出,那烟气奇难闻无比。我为了得到他的指点,不得不忍受之。教我数学的老师让我想都想不到,竟是陆清老师。后来我才知道她不开幼儿园了,她一心想教小学,终于等到机会了——河下小学缺一个数学老师,她就来了。其实我早就看出陆老师不一般,蛟龙非池中之物,她是不甘心默默的呆在幼儿园的,仅管她已经五十几岁了,可她还是要教几年小学才会罢休。后来她退休了,我在上学的路上经常碰到她,彼此间打个招呼,笑一笑,匆匆而过,甚是和睦。师生之情,于斯可见。

          教我四年级语文的是朱丛林朱老师,他是我外祖父的学生。开学第一天他就大发牢骚,说我们班怎么不好怎么差云云。后来我和周飞、郭荣波被他荣称为班级的三把手——神枪手、机枪手、步枪手。但他的脾气有时是很坏的,往往一发火吓得我们做在位置上连脚都不敢动一下,个个都正襟危坐。数学老师是徐晓琴徐老师,徐老师将近六十岁了,临近退休,却不肯走,工作尽心尽职,性情温和,对学生很关心,学生们也极喜欢她,舍不得她退休。

          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是赵红建赵老师,赵老师二十几岁,个子很高,好打篮球,也很会开玩笑。有一次期末考试结束,我去学校询问分数,正好看到他。他劈头就冲我一吼:“李将啊,语文考那么差也敢来看分数!”我一听,吓我一跳,浑身鸡皮疙瘩,想这次完了,再一查分数,九十几分,原来赵老师是在和我开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可真开大了。数学老师是程君程老师。其实程君老师并不“成君”,因为她是个女的。她喜欢留个男孩头,经常带着她几岁的可爱的小女儿上班。有一次上课,同学们情绪高昂,我有意在读书时将嗓音放大好多倍,想添加课堂气氛。其实我并无恶意,可她却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很多老师都是只看外表而不知内情的批评学生,程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雍淮阳忽然心血来潮要去补课。当他将这个打算告诉我们门口的几个同学时,我们一齐惊呼太阳已从西方升起矣。对于我们的嘲讽雍淮阳不以为然,为了将他的打算付诸实践;他的父母帮他找了我们学校隔壁班的数学老师吴松。吴松老师并没有“武松”的胆量和勇气,他不敢给我们补课,怕学校查到(吴老师的家在学校附近),只得作罢。可是没过多久吴老师又和雍淮阳说可以去他家去补课了。雍淮阳的父母很高兴,我听说之后也去了,同去的还有门口的阮银波、杨少奇,一共四人。我们名义上说去补课,其实是去凑热闹而已。补课费当天就说定了,每人每月50元,每天晚上2小时,周末除外。我们四个人每天晚上放学就到他家去补数学。一般流程是先将家庭作业做好,不会做地就问他,然后他再布置几个题目给我们做,每月200元人民币到手矣!想天下最美的事不过是做补课老师和家教了。后来我们去吴老师家补课的消息不胫而走(亦可能是吴老师自己说出去的),他们班的许多学生都要到他家来补课,一时之间补课学生从我们最初的四个人一路壮大到了二十几人,吴老师家真是财源滚滚哉!更绝的是,吴老师的老婆,极有商业头脑,见有许多学生在家里补课,想赚钱的机会绝不可失,于是批了许多零食销售给我们,我们在吃着吴松老师老婆所销售的零食下听着吴松老师的精彩讲课,吴松老师和他的老婆为了学生们的学习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啊!

          闵从飞老师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她的女儿闵文洁和我曾是同学。闵老师疾恶如仇,有一次我和郭荣波在课上讲话,闵老师发现就让我们将课文中一段要背的内容在黑板上默写下来。那一课其实还没有上过,离我们要上的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呢,可见他是故意刁难我们的。料想不到的是我们却从从容容的默了出来。他无可奈何只得放我们回座位,我们看着他吹胡子瞪眼的表情可真好玩。
      数学老师王艾红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老师,由于她,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六年级期末考试时我数学考了班级第一名。那一次是我唯一一次没有粗心大意错过,平时我一粗心大意,她就会善意地批评我“马大哈”,害的我羞愧不已。后来我没考上理想中学时,他还亲自打电话到我家,让我到学校和她面谈一次。那次谈话她询问了我以后的去向及打算,王老师对我的关心与照顾,由此可见一斑。

          顺便提一下,有位韩校长和我关系很好,我经常到校长办公室去玩。有一次从他的书架上拿出了一本《历险童话》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说的是打开文学之门,而韩校长书架上的文学书真正地为我打开了文学之门。我在里面展翅遨游,也许结果并不是理想的,可过程却是其乐无穷的。后来我经常到他那里借书,屡借不爽,可却因为爱读书而影响了我以后的学习。

          纵观小学六年,除了六年级学习比较紧张之外,其它时间还是比较快乐的,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与同学们拍画片、滚玻璃球、打手枪,那真是最快乐最快乐的日子了!

         初中篇
        初中生活 ,苦不堪言,
        问谁最苦 ,学生为尤。

          中学是在市三中上的,市三中后来被私人买下,改名为吴承恩中学。为表明其名正言顺,学校董事长特聘著名艺术家六小龄童为名誉校长。从此学校走上正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教我初一至初二语文的朱云祥朱老师是与我同年进入吴承恩中学的。朱老师是那种四书五经所描述“心宽体胖”型的人物,长得又高又胖,四十几岁,架着一副一千多度的眼镜,前头略秃,不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周头发迅速将这一空旷给遮住,以补其不足。就我两年时间对朱老师的观察来看,我觉得朱老师是一个严肃、谨慎,不苟言笑,做事全面周到之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呆板、固执,不知变通甚至有点荒谬的人。有一次课间我看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被其发现,他看了看书名,然后怒不可遏地批评了我一顿,说什么这个时候还有时间来看这种闲书、野书云云(后来初三语文老师庄昌虎老师发现我看《围城》亦说出相雷同的话,并扬言其能用三句话阐述此书之主要思想与内容,其狂傲可想而知)。我感到很惊讶,一个语文老师竟会将文学名著说成闲书、野书,那么什么书是正书呢?语文书吗?我很疑惑,从而对朱老师的尊敬也大大打了折扣。还有一次,他将我的作文中“委实不易”中的“委实”给圈了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用词不当”四个字。他认为“委实”这个词用的太别扭了,读得很不通顺,其实这个词用得很好,也并无不顺,只要我们翻开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引子”中就有“委实不容易”的话语,由此可见“委实”一词用的并无不妥。其实朱老师这样认为是很正常的,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有得词用的很对,可读出来就觉得很不顺,比如“他动辄就打人”这句话中的“动辄”读起来就觉得拗口,可是他在语法上并没有错误,只要读书读得多的人,就会经常读到这样的句子。哎!没办法,要怪只能怪朱老师读书不如吾多而已!

          教我数学的是张少民张老师,同学们戏称为“小胡子”。张老师三十几岁,爱抽烟,抽烟多年,略有成果,往往一吹能吹出几个圈圈出来,常在学生面前展示其研究成果并以作炫耀。教我英语的是王爱琳王老师,王老师四十岁左右,青春年华已逝却丰韵犹存,其心地也很善良,对学生也很关心。有一天下晚自习,我和同学兼好友张鑫骑车并肩而行,突然张鑫自行车链条坏了,不得不推行。作为好友,有难同当,我只得舍命陪君子与他一起推行。途中偶遇王老师,王老师闻知甚为关心,要将其自行车借给张鑫,自己走回家,张鑫不肯,王老师百般劝说,张鑫百般推辞,王老师才怏怏而去。我觉得王老师是真正关心学生,心底对其深感佩服。

          对了!上初一的时候还有一位老师在此不得不提,她就是我们的语文实习老师赵彩凤赵老师。赵老师刚来我们学校的时候是穿着一件白色衬衫,牛仔裤,个子不高,年龄也不大,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刚从师范出来未谙事故的小姑娘。因为年龄的差距,我们都很喜欢赵老师上课,而不喜欢朱老师上课。赵老师讲课和朱老师不同,在朱老师的课上大家都是死气沉沉,课堂氛围一点也不活跃,可在赵老师的课上大家却都显得生机勃勃,活灵活现。后来赵老师的实习期满了,她在临别的时候送给大家每人一张书签,上面写了些鼓励性的话语,那书签我保存至今。更有意思的是,在拍纪念照的时候,陈静她接受不了分别这个残酷现实,不愿意去拍照,在教室里哭得死去活来,因为她和赵老师在这段时间“日久生情”,难舍难分了。最后在赵老师与大家的共同规劝下,她才勉强收拾起泪水去拍照。那时我想,我们和赵彩凤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恐怕再也不会见面了——人生的漂泊无常与沧海桑田有此可窥一斑。

          教我初二至初三物理的是连晓飞连老师,连老师上课很有特色,往往学生在底下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时,突然来一声“喂,你好啊!”,我们好奇,想此话与讲课内容无关,再抬头一看,妈的!原来连老师在接电话,怪不倒的。还有一个现象不知道连老师自己有没有发现,他喜欢将“凝华”误读成“银华”,学生们不敢指出其错误,只有被迫读成“银华”,没想到一场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校园中上演。嗟乎!问苍茫大地,真理何在?!

          庄昌虎庄老师是我初三的语文老师。对于庄老师我有很多话要说,可以单独成文,但在这里我只用言简意赅的一段话来阐明我对其看法。

          初三学期伊始,庄老师走马上任,做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第一堂课他以其幽默的特征迅速引起全班同学的好感,而且他一上任就让我做了班级班长,从此停止了我连续七年体育班委的记录。可是后来我才发现他不仅有幽默才能,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才能——讽刺。他会将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用其幽默的才能以达到讽刺的效果。每当他施展其幽默才能时,学生们都哄堂大笑,只有那个被讽刺的学生内心极为痛苦,也就是说庄老师的幽默所带给的快乐是建立在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痛苦之上。记得有一次,学校临时召开家长会,让我们打电话回家请家长来。我向庄老师解释说我的父母上班不在家,他们的手机号码我也不知道(我敢对天发誓我是真的不知道他们的号码,我说得句句是实话)。不仅我如此,其他同学大多亦一样,可庄老师偏偏说我是故意不想让家长来开家长会,有意不让家长与老师见面云云。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用其幽默才能将我彻底讽刺了一遍。不过这次大家没有被他的幽默产生效果,并不是他的幽默不可笑;相反,经过教学多年时间的锻炼,他的幽默讽刺才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是因为这次大家都身受其害,所以没有人笑。对于庄老师的误解与讽刺,我没有进行反驳,因为我知道我有口难辩,再辩下去他就会给我按上一个顶撞、犟嘴、出言不逊、强词夺理的罪名。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连柏拉图(Platon)是何许人都不知道,竟将“柏拉图书”分开读成“柏拉”和“图书”,害的柏拉图的“图”字在外游荡,有家无归,好比中国当今的台湾。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我还发现庄老师是一位典型的变相体罚学生者。他不仅对学生身体、心灵进行攻击,而且还罚学生抄写作业,上学迟到一分钟还要罚一元钱人民币,其辩解的理由是这钱交入班费,不是给他自己个人的。这是什么歪理邪说?岂因钱不给汝而可罚乎?罚钱也就罢了,还要立即打电话请家长来面谈。你想家长突然接到老师电话,不知何事,还以为孩子在学校杀人放火呢?再马不停蹄、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发现只是迟到一分钟这么一点点芝麻大的小事还不给气死。我曾经查过有关资料,发现变相体罚的七种形式中,庄老师一人就兼有四种。为此,我写了一篇《老师们,请尊重差生吧!》发表在网上,赢得了许多网友的赞同与认可。对于庄老师的种种行为,吾尝思,其不知此为变相体罚乎?呜呼!有此作师者,夫复何言?!

          教我初三数学的徐岩徐老师讲课认真,对学生的生活也很关心。有一次,全班集体学生没有吃到晚饭,班主任又不在学校,徐老师亲自到食堂拿了许多包子给我们吃,以填饱我们的肚子,我们甚为感激。我初三的英语老师是杨洁杨老师,杨老师二十几岁光景,很年轻也很漂亮。在中考前几个月,因要英语口语测试,天天喊我去背,不厌其烦。我也背的漫不经心、囫囵吞枣,最后好容易将要背的内容给背上了,哪料在真正测试时,学校竟提前秘密公布答案,害得我测试时竟“未卜先知”,预先将答案给说了出来,尴尬至极。

          初三的化学老师是汪文开汪老师,因我平时对老师都非常尊敬,见到老师必喊,所以汪老师对我也很关心。可我的理、化成绩却非常差,特别是化学,经常不及格。在中考的前几天的一天晚上,汪老师在放学时特意叫住我,他伸出手摸着我的头劝我最后几天要好好的学,不要放弃,我很感动。最后中考化学竟考了八十五分,我想他该满意了。吴红吴老师是我初三的政治老师,吴老师结婚时发给我们每人一袋喜糖。我们欣喜若狂,想历来只有学生送东西给老师的义务,哪有老师送东西给学生的规矩。后来吴老师做了准妈妈,每天挺着个大肚子上课,趣味横生。

          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吾因沉迷于文学,徜徉于书海之故,成绩像七十年代美国市场股票,狂跌不止。后来上了初三,学习更为紧张,早上六点多到校早读,中午休息一个小时,然后一直上到晚上十点,一天整整上十六个小时!曾闻二战时期欧洲资本家为了剥削工人,也使工人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但后来工人进行游行示威等活动最终迫使政府将工作制减为八个小时,没想到在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学生还要继续受这种苦,中国教育之可悲由此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学校还经常不放假,有时甚至能连续两个月不放半天假,理由是初三要抓紧时间学习。学生们每天要趴在位子上学习十六个小时,还没有时间休息,真是身心疲惫。列宁(Lienin)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同样道理,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学习。学校领导显然不是马列主义者,没有听从的义务,不仅不听从,还反其道而行之,恨不得夜里也开几节课上上。在初三的最后三个月,我拼命的补习,课外书连碰都没碰。朱舜水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三日都如此,三个月更是变本加厉,所以在那三个月我只能像鲁迅告别童年那样,在心底默默的呐喊“Ade,我心爱的文学书!Ade,我的文学天堂!”

         总结篇
        一十二载 ,稍纵即逝,
        俯首回眸 ,难忘恩师。

          从刚开始上幼儿园到现在初中毕业已整整十二载了。在这十二年中,我见过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老师,有性格温和的,有脾气暴躁的;有爱生如子的,也有误人子弟的。对于好的老师我会永志不忘,而对于差的老师我也不会耿耿于怀,但对他们的错误我还是要指出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ole)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因为老师有很多,真理却只是唯一。希望不要因为我指出了他们的错误而使他们记恨在心,甚至对簿公堂。

          因今日是教师节,回忆起求学十二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故作此文以贻尝教余之恩师 。
       
        二OO六年九月十日晚
          于吴承恩中学写

      作者简介:
          李将,生于1991年,江苏淮安人。2006年下半年开始涉及网络,发表文章在榕树下、红袖添香、作家中文网、子归原创文学网、烟雨红尘文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十几家大型文学网站以及《躬耕》、《少年文摘》、《文化产业报》等传统报刊,其中小说、散文在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中点击率为最高,曾于200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江苏)赛区市级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全球华语少年写作大赛二等奖,2007年获第七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第八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现为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驻站作家,文章被大量转载与推荐,热爱文学,广交文友。
          手机号码:18936533295
       

      有才子曰:寒窗十二载----恩师回眸

      —— 版权所有:才子曰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专题活动 | 最新更新 | 公众号 | 手机版

      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