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原野
从房陵走出来的大唐公主
作者:秦风楚雨巴山月 发布日期:2020-04-12 点击数:2298
  从房陵走出来的大唐公主
  ——有感于李裹儿短暂而荒诞的人生
  房陵,即今天湖北的房陵,地处鄂西北山地。古时是中国有名的流放地之一,历史上很多人都流放于此,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中宗李显。李显在房陵生活了十四年,一家人过着庶民布衣生活。他在来房陵的路上,老婆为他生一女儿,人称“安乐公主”,就是那个要当皇太女的大唐公主。这位公主与房陵有着特殊的联系,在李显一踏入房陵之地,她就出生,且出生于崇山峻岭的山间小道中。直此,她一直伴随其父母在房陵生活长达十四年。这位从房陵走出的大唐公主,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不过其名非是美名,而是臭名,可谓是臭名昭著,直到今日,只要有人要提到她依然觉得其臭不忍闻,真可谓遗臭万年。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名曰裹儿,人们称她为李裹儿。李裹儿是李显第一次当皇帝被废,并贬于房陵途中所生。她容貌美艳,天姿聪慧,是一位从外貌到智慧都非常超群的女子。本来美貌和智慧既是力量也是财富,这种力量和财富不仅是对于个人,而是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如此。可它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就能发挥它的正能量,否则后患无穷。这位安乐公主将它的美貌和智慧正用于反面,致使她成为唐王朝最专横、最无道、最恶毒、最贪婪的一位公主,当然她也是受苦最多的一位。总之,这位大唐公主是一位充满非议的公主。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安乐公主因为谋反杀父而被人所杀,尽管其罪该致死,但她人生毕竟短暂,年仅二十五个春秋就匆匆离开这个世界,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幸的。本来她应该是和普通人一样活到她生命本来的年龄,或是和其它王室成员一样过着她的贵族生活,那么是什么导致她成为千夫所指之人?我的回答是:她是她不幸的人生遭遇和封建制度下的王室文化之牺牲品。

  1、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里的君不是君子的君,而是国之君主的君。唐中宗李显虽然为“君”,可他一直伴随着另一个“君”,而且还是这位“君”口的羊羔,此“君”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母亲——武则天。李显为君者,是按制而行的。其父高宗去世后,作为太子的李显按制继位。但在其登基不久,就被其“母君”吃掉了,落得颠沛流离,被赶到房陵大山中生活十多年。按资料记载,想吃掉李显这个君位的武则天,并非是在他登上皇位之后,而是在他立为太子之时。从那时起,李显前面就有一张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未来的“君”位。当他的父皇临死时将皇帝位置交给他时,这张大口就露出了凶残的獠牙,皇帝的椅子还没坐热,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被其母亲,那位美丽的女皇赶下了台。还不仅如此,而是将他贬到均州的房陵。确切地说,李显虽然为“君”,可只是个名义上的,其实他只能算是臣,真“君”是他的母亲,他伴他的母亲就如同伴着老虎,最终被老虎吃掉。
  安乐公主来到这个世界就与众不同,她是在她的父亲从皇帝位置被赶下来之后,贬于房陵的途中降生的,而且是生于荒效野外,深山老林之中。唐朝都城长安位于西北,到房陵要翻秦岭,越汉江,再进入秦巴山地的鄂西北。此路之难难于上青天,猿猴翻越也觉得艰难,别说是皇帝、皇后,就是普通人也会皱眉,畏惧。但被贬之人即为罪人,罪人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只有无条件的执行。从长安出发要经过均州,一家人走到均州就在此休整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前往房陵。从均州去房陵要经过叫尧子垭的地方,此处与神农架接壤,山高路险,现在还传有野人出没,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尧子垭是两山的隘口,两侧高山耸立,中间一线小路穿过,数十里荒无人烟,真可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猿猴和乌鸦声相互呼应。李显一家来到此处,这位美丽的公主说什么也要从母亲身体内出来。由于她的母亲——韦太后并没有做好生孩子的准备,突然的分娩使前不久还是皇帝和皇后的这对夫妻措手不及,没有为孩子准备包裹孩子的物品。作为父亲的李显在情急之下,脱下自己的外袍将孩子包起来,于是人们将这个孩子取名为裹儿,后来人们都称她李裹儿。
  裹儿的出生充满一种悲凉的气氛,父亲仕途的不顺,母亲粗心,加之尧子垭这个地方处于高山峻岭之间,前无村后无店,孤魂野鬼都难得一去的地方,她却偏偏要选择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来到这个世界。这可能就是命运吧,她别无选择,裹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了。可能是她的出生接到了这山的仙气,后来裹儿长得像天仙一样美丽。我们不相信命运,但这种巧合真实的落在这个美人的头上,这就是命运。人有很多时候不能选择,李裹儿既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她只能按照她祖母的意志出生和生活。她和她的父母在房县生活了十四年,尽管其父曾经贵为皇帝,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家人只能在野人生活的地方生活,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家人在房陵生活得艰辛,应该与普通的民众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当然物资的贫乏是可以忍受或解决的,但精神和心理上痛苦就是另一回事了。李裹儿一家人之所以从长安来到房陵,是因为负有“罪”,是带“罪”之人。若说李显有“罪”真的是天大的冤枉,但毕竟他斗不过他母亲,所以没罪也就有“罪”了,这给李裹儿一家人从心里和精神带来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更痛苦的还是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本来是不应该这样的,只是李裹儿的父亲胆小、多疑,总认为其“母君”派人来杀他,所以每天都惶惶不可终日。据说李显常常不敢出门,呆在自己的窝居中,更怕见到陌生人,只要听说哪里来了生人,他马上就认为母亲派来杀他的。这种惊恐状态似乎让人觉得有些可笑,看出当时李显一家的精神紧张到何种程度。
  年幼的李裹儿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一过就是十四年。父母的精神重负,自然会影响到这位可怜的孩子。尽管她年幼,也不一定完全明白其中的原因,可她毕竟是生活、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小的心灵不可能不受到伤害,对其成长不会不带来影响。后来的实事证明,李裹儿的性格是怪异的、精神是扭曲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灰暗的,这一切与其幼年的生活应不无关系。十四年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人生的极大不幸,尤其是在一个拥有大唐公主血统和身份的女孩子,这是何等的悲惨。十四年春秋虽然漫长,但总还算有结束的时候,武周政权末期李显被召回长安,李裹儿也长大了,在房陵这片山水间滋润出来的花季少女显得格外艳丽,尤如一朵含苞欲放,带着朝露的野花。那种美丽充满着几分野性、几分原始。据说李裹儿的异常楚楚动人,武则天见到后格外欣赏、赞美,《新唐书》说其“光艳动天下”。由此可见,这位李裹儿之美,美丽之程度。当她的老祖母见到这位可怜、美丽的孙女时,无不惊叹、赞美、疼爱,于是封其为安乐公主。

  2、武则天死后,李裹儿随父回到她本来的家,回到她本来的出生地——长安。不久其父又重新登上皇帝的宝座,不仅大唐回到了李家,大唐的权力也回到了李显的手中。此时她的父亲虽然历尽人生的苦辣,但终归是到了尽头,一切都随时间而去。李显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没有主见,更没有思想才智。虽然他吃了十四年的苦,可他并没有吸取为什么被贬的经验教训。当年他从皇帝的位置上下来就是因为他说话不注意、做事不小心,从而导致他被贬,致使整个家庭吃了十四年的苦。再次登上皇帝他并没有记住以往发生的一切,吸取经验教训,而是更加不理性,将皇帝的权力乱用、泛用,没有原则,没有法度的使用,最终将自己的命也送了,夺走他生命最重要人物之一就是他的宝贝女儿——李裹儿。
  李裹儿回到长安后,不仅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同时也展现自己的贪婪,尤其是在其父登上皇帝之位后,她表现得尤为疯狂,那种疯狂的程度达到失去理性和人性,永远也填不满。人性有很多的弱点,最大的弱点莫过于贪欲。贪欲一般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贪婪则将贪欲推到极致。任何事情都不能到极至,只到了极致那将会带来灾难,若贪婪到了极致也会被贪婪所吞食。就贪婪者而言也有很多种,就每个人而言各有不同,有贪钱贪物的,有贪色贪欲的,也有贪权力和地位。贪者一般只侧重于某一种,而李裹儿贪全了,她不仅贪钱贪物,还贪欲贪色,更有让人发指是的,她还贪权力和地位。
  可能李裹儿是在房陵受的苦难太多,生活过于清苦,回到长安后,见到王室那种奢华,激起她强烈的贪欲。所以她见到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将其变为己有,小到衣物,大到皇宫,无所不包无所不要。女人爱美是天性,尤其是唐朝的女人爱美成为历史绝唱。作为李裹儿这样的公主赶上了那样的朝代,且具有独特的权势地位,更有父皇百般宠爱,所以她自然与众不同。史书上说李裹儿有两件百鸟裙,在当时就是旷世珍品。这种裙子是由负责备办宫中衣物的机构尚方制作的,采百鸟羽毛织成。裙子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本色,从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从旁看是另一种,在阳光下呈一种颜色,在阴影中又是另一种,裙上闪烁着百鸟图案。再是益州献的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仅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见之”。裙子虽然只是件衣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珍贵程度自然不能视着是件普通的衣物,像这样的裙子显然就不能算是普通的衣物了,它是一种智能和财富标志,是国家的珍宝,就因她父亲是皇帝,于是就将这样的珍宝变为私有。这只是举个最为普通的例子,据说她只要看上的东西,那就是她的,只要喜欢即取而用之。她有个习惯,她要东西并不是一件件地向父亲要,而是将名目繁多的东西一一写在纸上,再到他父皇面前,捂上父亲的眼睛,让父亲签字,之后拿着这张纸条到国库去取。作为父亲的李显也从不看上面写的是什么。当然她也不让看,她只是将笔拿他父亲手中,要他在哪签就是哪签,签完字就扬长而去。
  如果将生活用品视为小事,那么宫殿建筑可就算是大事情了。李裹儿从房陵回到长安,首先是大兴土木,广建宅第,不仅在建筑规模和形式完全模仿皇宫,甚至精巧程度、奢侈豪华上超过了皇宫。皇宫不是普通的建筑,而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它虽然也是供人活动、起居、生活,但长期生活于此的只有皇帝一人。尤其是在封建时代,皇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它不仅不能复制,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李显当上皇帝后,李裹儿看到大明宫不错,于是就向父亲索要。这当然不行,大明宫是唐王朝办理国家大事之所,岂能由她索要。李显这一次没有同意她的要求,她知道是得不到了。她想既然得不到皇宫,那就建一座皇帝吧。于是她就向父亲索要钱财,自己来建一座。这位糊涂的皇帝老爹还真的满足了女儿。李显为了给女儿宫殿,致使国库钱财挥之一空。据史书记载,李裹儿的宫殿之奢华、瑰丽、壮美程度超过了皇宫。
  宫殿建成了还需要玩的地方,大家知道长安有一个昆明池,是西汉武帝时开凿的,李裹儿嫁出宫后,心中常记念昆明池畔的风景,便仗着父亲宠爱,要求把昆明池赏给她,划到驸马府园地中去。李显在这件事情上觉得不妥,没有满足她,这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却引起她强烈的不满,她要自己建一座比昆明池更加美丽的游览之所。于是她强夺民田,赶走民众,自己开凿了一座昆明池,取名为定昆池,隐隐有超过昆明池的意思。池边草木风景,全照昆明池一样。池中央仿华山堆起石山,从山巅飞下一股瀑布倒泻在池水里,都要与昆明池一样。非但如此,还另辟一条清溪,用玉石砌岸,两岸琪花瑶草,芬芳馥郁,溪底全用珊瑚宝石筑成,在月光下照着,分外清澈。飞阁步檐,斜桥磴道,衣以锦绣,画以丹青,饰以金银,莹以珠玉,简直是一座用金玉雕塑而成的园林。据说落成时,满园点缀着灯彩;到了夜间,树头灯光闪耀,好似天上繁星。沿池造着许多亭台,招集了许多渔户、猎户住在那里,公主自己也打扮成渔婆猎户的样子,在池上钓鱼或在山上打猎。这是在长安,在东都洛阳集天下巧匠,修昭成寺,并造了一座百宝香炉。炉高三尺,开有四门,架四座小桥,雕刻着花草、飞禽、诸天、伎乐、麒麟、鸾凤、白鹤等,炉身嵌着珍珠、玛瑙、珊瑚、宝石、车磲、琬琰,用钱三万,府库历年储藏为之一尽。从宫殿到公园,李裹儿一个人的活动场所建得比唐王朝还要奢华,这绝非是一个正常人所为,只有那些心理扭曲,精神失常之人才如此为之。
  李裹儿是一个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人,即使整个唐朝的物质都给她也不能满足她的欲望,也填不满她的沟壑。她是个明白人,她深知父亲对她的爱;更深知父亲手中的权力,她要充分利用父亲的权力,来填埋自己的欲望。作为中宗也是一个没有是非观念的父亲,他只要姑娘开口,要什么给什么,在她所要的物品中,似乎只有大明宫、昆明池没有得到满足。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近五百,而公主也应该有数千,乃至上万,但从来没有像李裹儿这样贪婪的公主,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不仅向她父亲要,而且还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地收敛钱财来满足她的挥霍。她的办法就是开府置官,即买卖官爵,达到势倾朝野程度。她将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如宰相多少,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一手钱一手官,价款缴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纳足够的钱便立降墨敕授官。一时所授官职竟有五六千人,致使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乐公主的门路,忽然诏书下来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门不知,就是其父也莫名其妙。

  3、李裹儿的贪财贪物虽然引起朝野的责骂,但她毕竟是受过苦的人,多要点财物来弥补过去的缺憾,虽过之,可视为不可理解的理解,不可接受的接受。而贪色就让人觉得品行之卑劣,尤其在中国这个儒家的国度里,性历来都是强调它的单一性和纯洁性的,李裹儿则不然,她似乎强调它的广博性,所以她放荡,放荡得没有人伦人性。
  李裹儿的丈夫为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年纪比安乐公主大一岁。这位武崇训和李裹儿是半斤八两,一样的货色。他常在宫中出入,偷香窃玉,和宫女做下许多风流事情,以致外面沸沸扬扬谣传武崇训与祖姑母(武则天)有染。这些传到武则天耳中,觉得太不堪了,便把李裹儿指配于武崇训,以平息浮言。其实安乐公主与武崇训在婚前早就暗中勾搭上了,结婚只是个形式而已,婚后不出六个月,安乐公主便产下一男婴。本来与武崇训结婚有了自己的男人应该安分下来,可她又看上了自己丈夫之弟武延秀,并与之私通,日夜交欢。当太子李重俊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之后,她并没觉得难过,而是得到与武延秀共叙幽欢大好时光。天长日久,二人渐渐明目张胆起来,公然与夫妇一般同起同卧。中宗闻知,给女儿做了件好事,就索性将李裹儿许配武延秀。
  本来作为嫂子李裹儿从前只是与小叔子偷情,现在成了小叔子的正品夫人,本应该安分守日了,但事情并没有完。李裹儿的母亲韦太后看到武延秀翩翩少年,也不禁欲火胸烧,后来竟迫令武延秀侍寝。真的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调过头来说,有什么样的女儿便知道有什么样的母亲。发展到后来,这母女二人居然同床、同欢于武延秀一人。一个人无耻到了极点就不觉得无耻,荒淫到了极致就感觉不到荒淫,李裹儿母女就属此类。
  人有七情六欲,本来性爱是人必不可少的行为,并无厚非,它是人正常欲望的一种,必需得到满足。从小的方面说,它是种的繁衍的必需途径;从大的方面说,它是高尚爱情的表达方式。但它有着自己的标准和行为准则,人要遵循社会的普通认可的标准和准则。李裹儿母女这种行为是违反人类常态的乱伦行为,只有低级的动物才会如此。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唐王室给她们带来的影响。客观地讲,唐王室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放荡的王室,父子同娶一女,母女同侍一男并不是新鲜事情,武则天招二张兄弟,李隆基纳儿媳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李裹儿母女只是将这一传统继承得非常好,而且还有所光大,所不同的只是武氏为二男一女,而李裹儿母女共欢一男而矣。

  4、李裹儿不仅放荡,而且还学到了喜爱权力,她羡慕武则天独断朝纲的做法,她要做皇太女。李显别无办法,只好玩笑地说:“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帝,再立你为皇太女也不迟。”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引来了大麻烦。于是李裹儿便天天在背地里怂恿她的母亲,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韦太后因其夫体弱多病,便自行开始独断独行,气焰一天盛似一天。而中宗终日躲在宫中,找几个美貌的宫女调笑解闷,所有军国大事,全听韦太后一个人主持。而李裹儿呢,在父皇不能临朝之机经常做诏书,让父皇签署通过;作为中宗或因为爱女爱到极至,或因为是糊涂到了极致,竟然同意许可,致使安乐公主有持无恐在王室我行我素。物极必反,做事不能做绝,事物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对于李裹儿来说,贪到了极致,也就是她灭亡的时候,最终她因贪而死。
  就唐中宗李显而言,他可能是因为流放至房陵受到了太多的苦难,同时一是觉得有愧于女儿和妻子,二是这两个女人对他有恩,即妻子侍候他,而女儿给他精神安慰;所以他特别地放纵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回到长安,尤其是当上皇帝之后,加倍的宠爱她们,所以才百般满足这二位最终害死她的女人。她们要害死中宗的理由相当简单,作为女儿李裹儿想当皇太女,因为父亲拒绝了她的要求后而记恨在心;作为妻子的韦太后要当皇帝,同时她还与一些男人私通,担心事泄而招大祸,于是母女联合起来,计议毒死中宗。韦太后知道中宗好饼,于是亲自下厨制饼,把毒药放入馅中,中宗看到自己喜欢的饼子上来,又加上是皇后亲自做的,一连吃了八、九个,不料片刻之后,腹中大痛,坐立不安,于是两眼一翻,去了另一个世界。他自己种下的果子自己吃了下去,只是吃的不是果子,而是毒饼。
  中宗死后,韦后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权,形势的发展显然不利于李唐王室。谁知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后来的唐明皇)已先一步动手,带领御林军夜入玄武门,肃清宫掖,尽杀韦姓诸人。韦后疑惧之下逃入飞骑营中,被一个飞骑兵将韦后斩首,并将其首级献给李隆基。李裹儿深居别院,还不知外面的事变,正在对镜描眉,一个少年美貌男子在一旁陪侍着。突听得后面一响,正要回头看,后颈忽觉暴痛,惨呼一声便倒地而死。

  5、终观李裹儿短暂的一身,人们不管用何等不堪的词汇来责骂她都不为过。人是有良知的,李显是她的父亲,对她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他不奢望得到她如何的报答,但作为女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去杀害自己的父亲。尤其是其父在当上皇帝之后可谓是百求百应,万千宠爱于一身,将这样仁慈的父亲杀害,真是天理不容。这是极端不正常的特例,人们要问:是什么让这位美丽的女人变得如此贪婪和凶残?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李裹儿之所以如此,得从她的人生轨迹去寻觅答案。
  唐中宗李显生有八个女儿,第七女名李裹儿,她出生于去房陵的路上。她姿性聪慧,容貌美艳,中宗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就李裹儿的人生我们有些话要说,首先其出生比一般的平民百姓还要苦难的环境。在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出生时都会在自家的房子里,那怕是再破的房子;肯定不至于出生在荒郊野外,而她却出生在深山老林中。一般的孩子出生时,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准备几件衣物,但李裹儿没有,她只有父亲身上脱下来的一件长衫。可见得她出生之苦,苦得让人心酸心痛。她的童年现在虽找不到任何记载,但可以想象得出,不可能比普通的百姓好到哪去,若衣能掩体,食能饱腹可算不错了。她的童年可谓是受尽了人间之苦,常言道:不幸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而在她身上却完全相反。当她回到长安,成为公主后,她却忘了这一切。她将苦难变成贪婪的资本,那永远也填不满的欲望,致使她变成一个挥霍无度,淫秽无度,贪婪无度,私欲无度,最终成为杀父而自己被人所杀的罪人。这种人生悲剧发人深醒,让人深思。作为李裹儿,本来应该要得到同情,最终却变成令人痛恨,令人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综合分析她短暂的人生,我们觉得有许多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李裹儿短暂的人生中,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生活,这是她最终走向毁灭的根本原因。年少的李裹儿可谓是与其他平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差别,她从出生到回长安的十四年时间里,想象得出其生活是多么艰苦的,她的童年应该与一般的孩子差不多,跟着父母饥一餐饱一餐,这样的生活在她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种子。但正当她思想成熟之时,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平民”变成公主,成为整个大唐王朝最为金贵的女儿。她从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女孩,突然变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整个大唐的财物都摆在她面前,任由她主宰、处置。此时她的思想中又出现“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实。所以,在她看来,自己要的东西就是她应该得到的,若一旦得不到,她不认为是不应该的,而是认为别人对不起她。所以在她思想中,生活原来不是过去那样(房陵的生活)的,而是现在这样(唐王室的生活)。此时的李裹儿再也不是在房陵的李裹儿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唐的安乐公主。在这种现实中,她的思想开始了无穷无尽的膨胀,所以她变得贪婪,变得什么都要,变得挥金如土,并一发不可收。我认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李裹儿。试想如果李裹儿不回长安,她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本本分分的找个男人结婚生子,为人妇、为人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妇人生活。从李裹儿短暂的人生,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她出生至回到长安,这段时间应该叫她李裹儿;从十四岁到她死,这段时间就是安乐公主;前者是位美丽的豆蔻少女,后者则是一位贪得无厌的恶妇。
  其次,爱助长她的欲望,将她推向死亡的深渊。爱是一种情感,爱是人的一种本能。父母爱子女,是人之情、人之性、人之本能。但爱是有度的,过了就称为溺爱,溺爱将会给对方带来负面效应,李裹儿正是如此。毫不夸张地说,是李显对溺爱最终使豆蔻的李裹儿变为贪婪恶妇的罪魁祸首。在李裹儿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本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作为父母的李显和韦太后,在对待子女教育和成长这个问题上的缺陷。李显和韦太后是对患难夫妻,人生大起大落。回到长安之后,成为大唐的第一家庭,作为父母的他们,本应该更加珍爱生活,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可事实正好相反,他们对女儿百般宠爱,无原则的溺爱。当然他们可能是出于对女儿的补偿,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无原则的爱终将害死美丽、心爱的女儿。爱是有度的,这个度就是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即为度。因为他们没有原则,没有分寸,不明是非,只要她提出要求就完全答应,百分之百的满足,最终因不能满足皇太女的愿望,而只好杀自己的亲生父亲。从其种角度来说,是李显指使自己的女儿杀死自己。
  再者,宫廷生活的糜烂,导致李裹儿变成一头毫无廉耻的,永不满足的性欲动物。古代的王室似乎总是那样奢靡,唐朝尤为突出,性生活似乎失去了准则,她的祖母武则天,她的母亲韦太后都是这方面的典范。食色性也,本无厚非,但像武则天那样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床联欢者,实在是难以让人接受。当然在大明宫里不仅只是性生活才如此,也不止是武则天一人如此,宫中的奢华、生活的糜烂,使长大成人的李裹儿,继承和发扬这种生活。尤其是性,她令其祖母也感到羞涩,她不仅与其母同用一男,而且两人还同床与一个男人联欢,这种非人的性行为只有那些低等动物才能发生。同时,李裹儿对权力欲望,对财富的欲望都来源于宫庭的生活,她在房陵时是永远不会有那种填不平的沟壑。宫庭还给了她一把剑,剑是双刃的,一条刃是对别人,另一条刃也对着自己;唐朝就是用这把剑不停地变更着主人。太宗如此、武则天如此、唐明皇也是如此。所以李裹儿也高举这把剑,不曾想到这把剑却一直悬在她的头顶,没伤到他人,竟将自己送到人生的终点。
  上述三个原因是导致李裹儿,由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最终变成千夫所指的恶妇之根本。人之初、性本善。李裹儿是一个悲剧人物,我们虽然憎恨这种没有良知之人,但我们细想,她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吗,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导致她成为如此荒诞之人,是不健康的教育和不正常的生活。
  2009.12.25



有才子曰:从房陵走出来的大唐公主

主页 栏目 发现 阅读 我的